李冶:振兴装备制造业需要理性和信心

发布日期:

2009-11-27 09:08

新闻来源:

365best体育官网入口

字体显示:

【大】 【中】 【小】

李冶:振兴装备制造业需要理性和信心

   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,振兴装备制造业不是件新鲜事。"一五"的156项中,有1/3强的项目是放在装备制造业。建国后的前30年,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就是一条"自主创新"的路。但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,说起来叫"以销定产",实际上就是机械制造业能做什么,用户就用什么。

   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,1983年国家上马一大批重要项目。那时面临的最大问题,就是这些领域所需要的技术和装备国内解决不了。后来经过认真地研究,国务院出台了110号文件,提出要抓紧研制一批重大技术装备,成立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,还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,挂靠在当时的国家经委,国务院各个部门的领导都是领导小组成员。

    当时确立的12个重大成套设备研发工作维持了10年多,1993年以后随着政府机构的变化更替,逐渐开始趋于淡化。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,大家感觉实行市场经济了,想干啥就干啥,政府不要去管这么多了。重大办最后演化成国家经贸委的一个司,后来随着改革,这个司也没了。

    进入21世纪以后,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,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,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又一次显现出来。2004年国务院在大连召开了振兴装备工业座谈会,这次会议是新一轮装备制造业振兴的一个起步点。会后决定出台一个文件来指导装备制造业发展。经过两年不断地统一思想,不断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,不断地求大同存小异,2006年,国务院8号文件才正式出台,并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加挂了"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"的牌子,推进工作落实。

    8号文件发出来以后,我们绝大部分同志欢欣鼓舞,国家终于又把装备制造业放在了应有的位置上了。当然也有的同志看了以后觉得不够解渴,说美国上世纪30年代就有《购买美国货法》,日本上世纪70年代就有《机械振兴法》,中国到了21世纪出台一个政府文件还这么困难,由此可见振兴装备工业确实不是简单的事情。不能期望短期就能取得重大的突破,它应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振兴。哪一天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实现了,装备制造业也就振兴了。换句话说,哪一天我们装备制造业真正的振兴了,那么我们国家的工业化也就真正实现了。

    结合这几年的工作,谈一点感受。

    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评价

    --"既不能妄自菲薄,更不能妄自尊大"

    我们应该志高气昂地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自豪,为装备制造业的成就而高兴。

    第一,我国已经是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。去年德国工业协会统计,从工业增加值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大国。过去我们一直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或者第四位,至少企业数、从业人数、资产数等,在世界上是最大的。

    第二,我国一些重要机械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。我们已经连续五年大型发电设备的产量世界第一,在世界上有港口的地方就能看到振华重工,这是中国的骄傲。此外,机床工具、农业机械、工程机械等产量也遥遥领先。

    第三,我国装备制造业体系相对完整。这不是一般的国家能够实现的。当今世界也有很多装备制造业的强国,比如瑞士的机床、仪表很强,瑞典的轴承世界第一。但从能够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发电设备、冶金设备、化工设备、交通运输设备等重大成套设备,到最基础的机床、轴承、液压气动密封件;从制造企业到设计院、研究所、工程贸易公司,在当今世界除了像美国、日本、德国等发达国家外,只有中国具有这套完整体系。

    但是,我们确实还没有理由和资格妄自尊大。因为中国是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大国,但还不是强国:

    第一,国外有GE、西门子、阿尔斯通这样的大企业,而我们国家一个都没有。1984年机械工业部下放了企业,从那以后国家基本上没有直接管机械企业。世界级的名牌大企业没有培育出来,这一点不承认也不行。

    第二,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。比如说现在一方面风电设备投资很热,但另一方面,80家风电设备制造厂中,有20个厂尚未生产出产品;有30家左右产量不到10台,只是做了几台样机;超过100台的厂家不超过10家,其中超过1000台的厂家目前只有3家。1.5兆瓦及以上高可靠的风机供不应求。

    核电关键设备也是如此。核电站的核岛是由40多个总重量近1万吨的大型铸锻件组成。全世界也只有日本制钢等一、两个企业可以生产,我们还在攻关。还有海洋工程装备,是个非常特殊的行业,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不行。

    第三,很多领域里我们还是空白。比如大规模的天然气液化、长距离天然气管线传输设备等很多领域里,我们还没有涉足。

    第四,基础研发创新体系分散。过去机械部有很多大院大所,现在变成了小企业,很多都不行了。

    所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任重道远,这是我多年工作的突出感受。

    当前的突出问题

    --"不好,不用,不管"

    所谓"不好",就是目前我们确实有些领域的产品不能满足要求;所谓"不管",就是确实长期存在政府职能缺失的现象,国家两次成立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,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;所谓"不用",以前是因为"不好"而"不用",简单听起来似乎还说得过去(但是在有些国家,甚至恰恰是完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,不好也用,越用越好),现在确实存在着大量的"好也不用"的现象。

    政府促进装备制造业振兴的重点

    --"给钱不如给政策,给政策不如给机会"

    1983年人民日报曾进行过长篇讨论--"国产设备大游行"。说的是太重生产的第一台16立米电铲,给谁谁不用,在国内转了一大圈。所以"不用"是制约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最大问题。

    我在机械工业工作近30年了,总的感觉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创造性的产业,只要给它机会,就能够通过创造附加值来扩大再生产,或称可持续发展。所以下一步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的重点,就应该放在如何抓住我们的市场资源这一中心环节上。

    工作中我们感到市场确实是最大的资源,稍稍用一下效果就不一样。这几年发改委跟原国防科工委配合,在重点企业的改造当中推广国产高档机床应用,效果就非常好。对于机床行业来讲,这些机床都是顶级的,由于有了应用,就知道产品差在哪里。

    我们还出台了一些政策,但需要落实。比如过去用户成套进口整机是免税的,而制造企业从国外进口一些关键的零部件和材料要加税,这样对用户来讲买国内设备比进口还贵,没有积极性。现在把这个政策扭过来,但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,每一次都动用了行业几十位、上百位专家,一个一个审查。